国际象棋曾扮演的重要角色

其实,国际象棋这项在国内看似“冷门”的运动,一度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
据英国学者威廉·琼斯1790年在《亚洲研究》上发表的《印度象棋》一文记载,国际象棋最早是出现在印度。

它的前身叫“四方棋”,当时是由掷骰子的方法来进行的。最开始,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将死对方的王,而是吃掉对方全部棋子。

随着文化交流演变,它被传到了其他国家,直到十一世纪末,国际象棋已经遍及欧洲各国。

在当时的欧洲社会,甚至还将国际象棋列为骑士教育的 “七艺” 之一:骑术、游泳、射箭、击剑、狩猎、赋诗和下棋。

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人才培养系统之一(另一个系统是教会人才系统),相当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教育。一个普通人需要从出生开始逐渐学习骑士“七艺”,直到21岁年满学成后,才能被正式授予封建统治阶级最底层的骑士封号。

(小封建主即是骑士)

而在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《一千零一夜》中,也早就出现了关于国际象棋的故事。

相传一位阿拉伯的王子对国际象棋爱得如痴如醉,甚至为了与一位专业棋手对弈,把对自己深爱的妃子当作了赌注。

当然,王子最终还是赢下了这局棋,跟爱妃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。

得益于它的策略性,国际象棋甚至还在战争中屡次作为排兵布阵的研究素材,在欧洲军事中起着指导性的重要意义。

二战全面爆发后,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为铲除前南斯拉夫的统帅铁托,下令策划了一场名为“棋盘上的跳马”的猎杀行动,准备用空军这匹“跳马”消灭铁托以及他的游击部队,然而没想到的是,铁托也是一名国际象棋大师,在他的从容指挥下,希特勒的“跳马”最终变成了“劣马”,猎杀行动以失败告终。

在二战时期,一些纳粹分子甚至将恩尼格码和国际象棋棋谱结合起来,产生了一种难以辨认的暗号。

恩尼格码密码机由26个字母键、三个转子和显示屏组成,发信人会把明码融入在国际象棋的棋谱中(棋谱一般以位置坐标来记录,如a1),收信人接收到明码之后,按照约定好的方向先转动三个转子,然后依次按下明码所对应的按键,信号会传达到显示屏上,明码所对应密码的显示灯就会亮起,通过按顺序重新组合字母形成文字,最终完成信息的传递。

到了20世纪末,因其耐玩性和复杂性,人类视国际象棋为“最有意思的运动之一”和“最想征服的棋类”。

于是,人类对国际象棋展开了更进一步的探索。

早在人工智能AlphaGo击败围棋界顶尖人类选手李世石和柯洁之前,

国际象棋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象征之一,便率先开启了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活动的历史先河。

1997年5月11日,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与IBM公司的国际象棋电脑“深蓝”大战6场。

在前五局以2.5对2.5打平的情况下,第六盘决胜局开始,卡斯帕罗夫仅走了19步就向“深蓝”拱手称臣。

时至今日,我们仍然可以在无数欧美大片里看到国际象棋的身影,国际象棋在战争,教育、人工智能和艺术方面,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。

放眼世界,回看我国,国际象棋也曾经堪称国内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。

相关链接
近期热门文章